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

第23品 蘇東坡因果-1


昔日大雙林有一寺,有二位主持僧,分為兩房居住。師兄名悟號,為五戒僧。師弟名達號,為七戒僧。一日,七戒僧無事清閑,同一位徒弟下山,勸世度人。行到三叉路口,忽聽見一個幼兒在路邊呱呱啼哭。七戒僧就叫徒弟,你將幼兒抱起來我看,是男子抱回寺撫養,若是女娃仍然安放路邊。徒弟走近前抱來看,卻是女娃。徒弟就不敢來抱,這時女娃啼哭更甚。徒弟說曰:「師父咱是出家人,須慈悲為本,咱無由此經過,由他生死,與咱無干,既然有看,就救伊一條性命纔是。」七戒僧言曰:「徒弟說得有理。」就叫徒弟,你將幼女抱起來,同我到老懼家中,自有道理。就行到老懼門前,老懼就叫師父,今日難得下山來,請入堂上用茶。

 




 七戒僧入內,坐在校椅,老懼入內捧茶,請師父喫茶。七戒僧用畢,開言對老懼說曰:「我今日下山之時,拾得一個女娃,叫徒弟抱來,我見你並無一男半女,不如交與你撫養,我有數兩銀子,付與你家中應用。」老懼接了銀子,就撫養此幼女。七戒僧作別同徒弟回寺。

 



 不覺光陰似箭,日月如梭,過了十六年。一日七戒僧又下山,去勸世度人,行到三叉路口,心中思起,早年在此處拾一個女娃,交付老懼家中撫養,如今未知事體如何?不免到他家中看看。老懼就請師父入聽中喫茶,七戒僧就入堂中坐下,喫畢就問曰:「我當年拾有一位女娃,交付你撫養,未知現在如何?」老懼答曰:「此女年紀及,名曰碧蓮,生得甚為伶俐,足不出門庭。」七戒僧對老懼答曰:「你可叫碧蓮出來與我看。」老懼答曰:「這件事吾也不敢自主,吾自去問她,欲見你乎?」即隨入內,對碧蓮言曰:「今日妳師父來,妳可去見他。」碧蓮答曰:「今日是吾師父來,吾自然去拜見。」碧蓮隨懼出來,七戒僧看見碧蓮,生得美貌,十分姿色,心中頓生愛慕。碧蓮見了師父就入內去。七戒僧向老懼言曰:「吾這數兩銀子與你,吾要回去寺中,今夜等吾寺中課誦已畢,你將碧蓮帶到寺中,從後門入來。」老懼應允。其後七戒僧與碧蓮二人有私情。

 



 不覺半載有餘,一日五戒僧坐禪之時,就知七戒僧與碧蓮作不正之事。一日正是八月十五夜,中秋佳節,五戒僧就辦一桌齋筵品,叫徒弟去請你師叔過來企茶。徒弟請七戒僧來到,師兄弟倆人飲數杯茶,五戒僧言曰:「今夜是中秋佳節,咱二人將蓮花為題,各吟詩一首。」七戒僧尊五戒僧先吟,五戒僧言曰:「今夜是吾請師弟過來喫茶,自應尊你先吟。」

 



 七戒僧就吟曰:

 



 「日照紅霞滿池中,含盡秋風幾度長,斜臥一枝偏點水,呈芳萬紫紅蓮香。」

 



 

 



五戒僧隨即和曰:

 



「月映碧霞遍池中,迎秋沾露夜轉長,熟茗同賞中秋月,碧蓮賽過紅蓮香。」

 



 七戒僧聽了,心中知悟,滿面羞恥,不辭而去。回到房中,即對碧蓮言曰:

 



「吾與妳情意之事,已被吾師兄知覺,我這數兩銀子,交付與妳下山而去,任從所行,自今以後不必再念吾。」碧蓮遂接銀子,拜別下山而去。

 



七戒僧作偈曰:

「吾年四十七,萬事要歸一,只因念頭差,今朝去得急,

對以悟和尚,何勞苦求乞,幻聲如雷電,依舊沖天密。」

 七戒僧作偈畢,放在桌上,撞壁而亡。次日徒弟報知五戒僧,五戒僧就去觀看,就知七戒僧墜落雞胎出世,後日不知投在何處?就將七戒僧身屍埋葬。不覺有數月之間。一日五戒僧師徒下山,勸世度人,行至一鄉村,看見有一隻白雄雞,在路邊交感。五戒僧就慧眼一觀,正是七戒僧墜落之靈光。就罵曰:「你這孽畜,前日在寺山與碧蓮作不正之事,污穢三寶彿像,今日在路邊如此,豈不觸犯三光乎?」五戒僧叫徒弟,對鄉人說,人家飼養白雄雞無益,不如賣我寺中叫更。鄉村人答曰:「既然師父要飼,我就送你。」高戒僧叫徒弟,將白雄帶回寺中,遂將白雄雞挖去了左眼,折了右腳,將雞籠封入,掛在寺中門口,與他早晚聽經聞法。

其雞蒙師父授記,得轉人身,去投在蘇州府,蘇家出世,名曰蘇東坡,字子瞻。

五戒僧一日坐禪之時,知七戒僧得轉人身,投在蘇家而去。五戒僧亦脫凡胎出世,亦投在同府陳家,名曰陳瑞鄉,長成十六歲,上京考試,中了 二甲 進士。有一日, 四月初八 日,是釋迦彿祖聖誕,虎岳寺和尚要到內宮去領香錢,進士遇著和尚,問他要何處去?和尚答曰:「我要入宮見皇后,捐領香錢出來供彿祖聖誕。」進士言曰:「我與你同入內宮,去見皇后,帶我入內看看。」和尚曰:

「爾俗家怎麼敢帶爾入內,你可打扮作僧家,將僧帽戴上,僧衣穿好,同我一齊入內。」

進士遵戴帽穿衫一齊入內,見皇后曰:「祝千千歲」已畢,皇后看見進
士,非是僧家體態,將這小徒弟僧帽採落來。皇后看見他有留髮,就罵和尚曰:「爾這野僧,好大膽,敢帶俗家人戲弄我麼?」和尚連忙奏曰:「凡我僧家收得徒弟,到十六歲方剃頭號名。」皇后問曰:「你這徒弟,今年多少年紀?」和尚答曰:「今年已有十六,未僧剃頭號名。吾不說,你亦不知,此係今日在途中收得徒弟,要到寺中參佛,才有剃頭。」皇后言曰:「應該取罪,帶念今日佛祖聖誕,就吾面前號名,叫佛印。」因此即叫佛印剃頭,即醒悟同和尚去到虎岳寺出家。不覺有數月間,能知前生之事。



有一日,蘇東坡年登十八歲,就上京赴試,到江都鎮就宿店,看見一位僧道,飲酒打拳。蘇東坡對僧道言曰:「師父你是出家人,應該修持齋戒,因何飲酒打拳?」僧道曰:「你是過路之人,與你何干?管吾是非。」東坡 曰:「此科功名若能成就,定除你這僧道。」果然此科功名,高中 二甲 進士,點入翰林院大學士,就拜王安石為座師。此時蘇東坡游進相府花園,賞花玩景。有一日,王安石清閑無事,在花亭坐下,就作詩曰:

 




昨夜西風過園林 吹落黃花滿地金

 



王安石正在作詩之時,家人來花亭稟曰:「相爺,外面同年要來相會。」王安石將筆放在桌上,出去迎接同年。此時蘇東坡玩景來到花亭,觀見正是:「天上神仙府,人間宰相家。」又看見桌上題詩,即接續二句曰:

 



秋花不比春花落 吩咐詩人仔細吟

 



蘇東批寫畢而去,王安石接客回來,回到花亭,亦欲再作詩成就,看見下面有字跡,不知何人接續二句,詩中意卻嫌我,看這字乃是蘇東坡筆跡,王安石曰:「此人不識法度,待我明日早朝,奏上聖上聖旨,將蘇東坡謫貶去蘇州為刺吏。」經過揚州,蘇東坡騎馬赴任,一路上過了各府州縣之處,就觀山遊景,盡是風光秀美,氣象咸新,看見菊花謝落滿地,蘇東坡時見景心知覺悟,得罪座主,因此即被謫貶蘇州,到任之時,就出有一張告示僧道。告示曰:

 



蘇州府知縣蘇  

 



示為:「嚴示事以報鄉民,照得此處,多有僧道出入,進城來往迷惑人心,廣化民財,花消膿食,前者既往不咎,今者若有僧道進城,即拿來重責四十大板,遂解回原籍地方,若隱匿不報,後察出一體同罪,時出示知示者而法不遵,決不輕赦。」

 



 此告示一出,蘇州城內外眾僧道,聞者莫不害怕,此示傳到各處,宮廟寺院,到僧個個心寒,傳到虎岳寺,寺內有一佛印禪師,聞如此事,就下山而去。

 


佛印作偈曰:

 




小僧移步下山林 百步從無一步平

 



正是山巖石徑處 只觀畫圖不觀行

 



 

 



佛印就到蘇州城內,至衙門前就將告示念熟,來到府前十鼓頂坐下。皂隸出來看見一個和尚,就說曰:「你這和尚好生大膽,敢坐在此,你可有看見張掛告示麼?」佛印答曰:「告示我有看見念熟。」皂隸曰:「你既然會念得,可念與我聽。」

 



 


蘇東坡因果-2

蘇東坡因果-3



 《四十二品因果錄》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