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

4. 孟子【文王一怒而安天下】

四、拯救天下蒼生—文王一怒而安天下

《孟子‧梁惠王下 ̶ 第三章》
齊宣王問曰:「交鄰國有道乎?」
孟子對曰:「有。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,是故湯事葛、文王事昆夷。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,故大王事鬻、句踐事吳。以大事者,樂天者也;以小事大者,畏天者也。樂天者,保天下;畏天者,保其國。《詩》云:『畏天之威,于時保之。』」
王曰:「大哉言矣!寡人有疾,寡人好勇。」
對曰:「王請無好小勇。夫撫劍疾視曰:『彼惡敢當我哉!』此匹夫之勇,敵一人者也。王請大之。《詩》云:『王赫斯怒,爰整其旅,以遏徂莒,以篤周祜,以對于天下。』此文王之勇也。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。《書》曰:『天降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師,惟曰:其助上帝,寵之四方。有罪無罪,惟我在,天下曷敢有越厥志?』一人衡行於天下,武王恥之,此武王之勇也。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。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,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。」


孟子留在齊國期間,只要一有機會,一定去拜見宣王,宣王每次都向孟子請教了一些問題,這一次他又向孟子問了一個問題,他問:「跟鄰近的國家交往有什麼準則嗎?」
孟子慢條斯理的回答:「有!和鄰國來往可分為兩種情况,第一種:有仁德的賢君能夠以大國的身分來和小國來往,例如商湯和葛伯的互動、周文王和昆夷的來往。第二種:充滿明智的賢君能夠以小國的角色和大國交往,就像周太王和獯鬻的關係、越王句踐臥薪嚐膽於吳國。能夠以大國的身分和小國來往的賢君,是樂天知命的人,這種類型的賢君才能夠安定天下;會以小國的角色和大國來往的賢君,是既聰慧又識時務的人,這種類型的賢君是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國家和百姓的。」
宣王聽得津津有味,又間:「你的這番話講得真好!然而我喜歡逞強好勇,這是我的缺點,一位逞強好勇的國君如何和鄰國來往呢?」
孟子看到宣王興致勃勃的樣子,他氣定神凝的解釋:「請國君不要只會逞強好小勇,這只是普通人的血氣之勇,爭的是個人的小利益,我希望國君能將小勇化為大勇!《詩經》上說:『周文王受了別國不斷的侵擾,因而義憤激昂,進而發號命令調兵遣將,把入侵莒國的敵軍阻擋下來,使得周朝更加安定,百姓可以過著安定的生活。』《詩經》上的這段話,是讚揚文王的英勇,文王赫然一怒而使得天下的百姓能夠平安的過生活。」
「《書經》上說:『老天爺降生人民,也替人民安排一位好的賢君,希望他能代替老天爺照顧人民和治理國家。誰敢作亂,誰敢殘害無辜的人們,老天爺一定會安排人去處置這些壞蛋!』商朝末年,商紂王殘暴無道,不愛護人民,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。周武王看到商紂王如此萎靡不振,人們生活如此困苦,他實在看不下去了 ,他為商紂王感到不恥,也為百姓感到難過。周武王為了拯救天下蒼生,也為了給社會大眾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,他舉兵反抗商紂王。武王也是一怒而安天下,這是武王的英勇,也是民眾的福氣!如果國君也能一怒而安天下,將小勇化為大勇,這種『逞強好勇』是受人民肯定,也是深受大家歡迎的!到時候天下的人民都會想要歸順您的!」
宣王聽了孟子的解說之後,臉上掛著喜悅的表情!似乎有所體悟,並且非常認同孟子的說法,他自我感覺良好,好像他自己就是文王、武王一樣!而宣王也只是因有所體悟而開心,但在行動上卻非常消極,埋下了日後孟子離開齊國的想法。

【啟示】
孟子引用《書經》上的這一番話來勉勵齊宣王要學習文王和武王的一怒而安天下,因為愛民的仁君是上天派遣下凡的使者,他的使命是照顧天下蒼生,並不是來殘害百姓的魔鬼;如果國君要當一位殘害百姓的魔鬼,老天爺自然會有方法對付他……派遣另一位仁君來討伐暴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