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

801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
801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子曰:「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。三以天下讓,民無得而稱焉。」

◎夫子稱讚泰伯德性已到極致,能再三謙讓天下,百姓對他的稱譽,無法用言語來形容(百姓找不到合適的詞句來讚揚他)

【本章重點】
大德隱而不彰,匿而不名,非凡人可為,泰伯將王位讓得如此和平,而且處理得合情合理,所以夫子讚其德已達至極。

《補充資料》

商殷時,陝西邠(音賓)州有一小國,國君古公亶父(即文王祖父),國號為周。古公有三個兒子,長子泰伯,次子仲雍,少子季歷。泰伯是君位繼承人,季歷生兒名昌(即周文王)有聖德,古公有意傳位給季歷,以便再傳昌。泰伯瞭解古公的意思,在古公生病時,託辭到南方採藥。二弟仲雍也無爭王位之意,於是他和仲雍拜別父親,到江南的吳地,依從當地習俗,斷髮文身(即紋身,在身上刺染花紋圖案)。古公臨終,遺囑季歷,報喪予泰伯和仲雍。古公薨,季歷遵囑接回二位兄長。喪事畢,泰伯和仲雍計議讓位給季歷,然季歷不受。泰伯乃言已斷髮文身,不能治國,又偕仲雍出國。季歷遂立為君,後傳位昌。昌的兒子名發,伐紂成功,為周武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